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青海: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守护“中国湿岛”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中国湿岛

“看,青海黑颈鹤回来了!天空“5月30日,地体祁连山国家公园中隆管理站站长马忠山向《科技日报》记者展示了他的化监护成就——他用巡逻终端记录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在湿地上悠闲地踱步。

从4月起,测网从祁连山飞往西藏越冬休息近半年的络守黑颈鹤返回祁连山,开始新一轮繁殖。中国湿岛

连日来,青海一场又一场“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深入开展“建新功”主题教育,天空坚定不移地促进绿色发展,地体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化监护和谐共处。祁连山被誉为“中国湿岛”,测网正以“科技支撑、络守智慧建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中国湿岛雪豹、黑颈鹤、沙漠猫等稀有野生动物的“频繁出现”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探索建立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新模式、构建智能感知系统成果的直观见证之一。

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地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已达8000平方公里,实现了该地区“水土气生”的全要素监测。

构建全方位动态“智慧网”。

祁连山国家公园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如何实施动态监测?天地一体化技术给出了答案。

5月30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服务保障中心高级草原师于红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地一体化技术是指从“天”、“空”、“地”三个领域实现监测目标的多维监测,同时生成卫星、航空摄影等天空监测图像和地面调查收集的各种数据,称为天地一体化大数据。

据报道,“天空”是卫星遥感监测,通过空间分析、比较分析监测土地利用、植被覆盖、人类活动、生态环境,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空”是无人机监测,在40个标准化管理保护站配备无人机,建设无人机巡逻系统,定期不定期巡逻监测;“地面”是地面监测,包括红外触发相机监测、智能生态视频监测、物种个体跟踪监测和各种生态元素监测。

“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建设完善了各生态系统保护监测技术,实现了科学、高效、准确、快速的监测目标。

余红岩说:“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建设完善了生态系统保护监测技术,实现了科学、高效、准确、快速的监测目标。”。

截至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区已全面建成总面积4000平方米的大数据中心,设置监测点226个,植物监测样品98个,动物监测样品37条,监测设备95套,红外相机1281台,高云平台79套,智能卡口监控系统26套,野生相机226台,实现无线传输和自感拍摄。

实现野生动物活动分布的可视化。

近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和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团队再次成功跟踪祁连县、祁连山国家公园门源县两只雪豹并原地放置。两只雪豹跟踪个体分别返回424和683个有效位点,初步计算活动面积为65平方公里和114平方公里。

近年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管理局全面推进雪豹物种系统监测研究,连续六年开展雪豹现场监测调查,有序推进雪豹种群分布、个体特征、生活环境共存机制等研究。

这只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科研建设“天地一体化”成绩单的缩影。如今,祁连山国家公园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5月29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服务保障中心主任刘德明向记者介绍,自2019年11月启动以来,祁连山国家公园信息建设为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调查监测管理决策和准确预测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提高了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了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的建设。

“信息建设主要依靠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应用实践,平台根据数据集成收集系统、生态智能大脑平台系统、综合业务服务系统三个系统架构,在国家公园资源监督、巡逻管理、生态保护、科研监控、社区发展、生态文化、资源评价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果。刘德铭说。

于介绍,“祁连山国家公园信息化建设还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野生动物在线识别分析系统。雪豹智能识别模型基于Resnet的图像识别技术,引入了深度残疾学习框架,可以结合当地环境构建当地识别模型,建立野生动物识别模型的当地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动物识别的准确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