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杨庆一:筑梦青岛 助力城市“蝶变”

通讯员 孙志成 李子利 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金秋时节,蝶变中建筑港青岛唐山路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施工。杨庆随着隆隆机械声渐起,筑梦助力一个消瘦的青岛身影早已出现在该项目施工现场,时而安排部署施工任务,城市时而驻足查验施工环节,蝶变他就是杨庆该项目负责人杨庆一。

从业11年来,筑梦助力杨庆一带领技术团队扎实开展技术创新实践,青岛累计参与项目施工管理11个,城市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蝶变企业级工法1项、杨庆青岛市工法1项、筑梦助力省级工法1项、青岛省级QC成果2项,城市国家级QC成果1项,BIM成果应用3项,并获评“青岛市市政公用工程优秀项目经理”。  

杨庆一(中)在现场部署施工任务。受访者供图  

探索中施工,施工中总结

2012年,杨庆一进入市政行业,为了尽快成为“行家里手”,他从头学起。白天在现场,他一有机会就向前辈、同事甚至是工人师傅请教学习,晚上熬夜看图纸、做方案。

在青岛崂山路项目建设时,为合理安排工期,杨庆一经常连续十几个小时蹲守在施工现场,统计单位人员和机械的工作效率,计算完成单项作业所需要时间,并提出将工程划分5个施工班组的建议,将机械和人员的利用率高效化,确保了计划工期目标的实现。

今年上半年,杨庆一带领团队负责青岛浮岛公园项目施工建设。该项目位于青岛老城区,施工场地狭窄、地下管线复杂、路面交通繁忙、钢结构体量大,复杂的施工环境一度让团队成员头疼不已。

在杨庆一的带领下,项目团队打破常规,开展多项新技术应用:建立网络云共享系统加快信息更新共享,减少信息不流畅导致的施工经济及工期损失;建立VR全景航拍图库,方便直观了解项目形象进度;通过Revit建模、BIM动画演示和AUTOCAD施工软件熟练组合应用,提高复杂造型人行天桥钢箱梁安装的合格率。

正是对施工管理模式和技术的有益探索,杨庆一带领团队为项目履约插上了“翅膀”——11天完成市区复杂地质桩基施工22颗,15天完成墩柱钢模板加工26套,30天完成墩柱施工26颗,45天完成钢结构生产安装2000余吨。经过180多天的日夜奋战,团队顺利完成项目开放通行的关键节点。

科技为骨,提质增效

在青岛市北美丽街区城区改造施工时,地下管网复杂、专业管线繁多,城市“蜘蛛网”现象严重。

为解决该难题,杨庆一带领技术员在施工前与建设、勘察、设计及管线产权单位现场对接,一一明确管线用途及具体位置,并在图纸中合理布设,施工时做好时序安排。同时采用通讯网络“四合一”终端整合技术解决墙体线盒乱挂的现象,降低网络运营商二次成本投入,方便居民使用。

最终项目部成功破解难题,为管线穿上了“隐形衣”,为青岛市民开启了整洁舒适的“新生活”。

                             

分享到: